屈庆超:从复杂系统视角看北京数字经济
来源: 北京观察2022年04期时间: 2022.04.21

当前,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,大国战略博弈全面加剧,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深度调整,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外部正发生深刻复杂的变化,不确定、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。面对不确定性,北京以数字经济内涵式增长之“特”,破减量发展之“惑”,全市数字经济呈现出了应对突发风险的抵御能力、对冲经济下行压力的逆袭能力和带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引领能力,为经济复杂系统的发展演化注入了更多的确定性,大大拓展和增强了全市经济发展的回旋空间和增长韧性。

从规模看,2021年北京数字经济增加值16251.9亿元,占GDP比重达到40.4%,较去年提高0.4个百分点,持续位居全国前列。从结构看,2021年北京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8918.1亿元,增长16.4%,占数字经济增加值总量的54.9%。从活力看,北京数字经济企业活跃度达到85%,位列全国第一。从增长看,2021年北京数字经济依然保持13.1%的高位增长,高于同期GDP名义增速4.6个百分点。

在全球经济下行叠加疫情冲击,数字经济来之不易的发展成绩,让我们面对当前不确定的世界和不确定的外部环境时,有了信心、有了底气。那么,为什么北京会成为中国数字经济的创新源头和开放源头?

要回答这个问题,我们必须从经济增长的本质和规律进行观察。经济是一个各类主体要素相互联系、相互作用、不断演化的复杂开放巨系统,系统通过要素、链接、反馈、演化、不断涌现新的秩序。而数字经济作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经济形态,正是通过数据信息对经济秩序的不断重构,来推动经济实现增长的。

如果站在复杂系统的视角观察北京这座数字创新之城,尝试用“要素、链接、涌现、协手”来谈谈个人理解。

一是要素:中关村创新之城促生出初始发展环境。北京这座数字创新之城缘起于中关村。首先各种创新要素、产业要素持续聚集在一起,通过相互适应、相互学习、相互作用,逐渐成长演化出北京生机勃勃、气态万千的数字经济。中关村获得如此高速发展得益于北京得天独厚智力要素资源。从最开始的中科院定址于此,再到后来燕京大学与北京大学合并,北京陆续设立了90多所高校、1000多家科研院所、128家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每年20多万的高校毕业生。北京研发投入强度连续多年居全国首位,科研产出连续三年全球第一。这些科研院所和高校,为后来高技术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提供了强大智力支撑,形成北京数字经济发展的要素磁场,持续吸引海内外人才进入。

二是链接:要素叠加反馈催生出产业生态网络。源于彼时浓郁的创新氛围和敢为人先的制度改革。在时代召唤下,当时大批科技人员下海创业,智力资源从科研院所向市场流动。中关村也积极进行制度创新探索,不断吸引人才、企业在此集聚,通过加速与资本、技术、数据等要素的碰撞链接,持续激发边缘创新的涌现,特别是数据要素进一步加速了各类要素的链接裂变、融合、重构,催生出人工智能等“新技术”、金融科技等“新资本”、智能机器人等“新劳动力”、数字孪生等“新土地”。在数据流的组织链接下,生产要素呈现多领域、多维度、系统性、革命性的群体突破,继而引发创新链、产业链、人才链、资本链、供应链的深度耦合和互动共享,推动数字经济发展不断释放放大、叠加、倍增效应。形成数字经济产业集群的生态网络。

三是涌现:创新生态边缘孕育出高质量市场主体。在要素连接和叠加放大的作用下,北京涌现出了数字经济的高端产业集群:在互联网行业中,市值前30的企业有11家位于北京,出现了百度、美团、京东等头部企业,同时字节跳动、滴滴出行等独角兽企业迅速崛起;电子信息制造业拥有京东方、联想、小米等领军企业;五大电信运营商总部均在北京;人工智能赛道,超1500家人工智能企业聚集北京,占全国28%,全球第一;区块链产业先发优势显著,企业数和以微芯院为代表的研究机构数量均全国领先。

四是协手:政府市场正向协同促进数字经济秩序增长。回顾北京数字经济发展历程,政府所扮演的不是沉重的“手”,而是轻推的“手”,将系统温和地推向更加有序的结构。从《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暂行条例》的“18条”,到全国首个“法无明文禁止皆可为”理念的《中关村科技园区条例》,再到2017年至2020年四年间累计出台的88项数字经济相关文件,北京市紧跟时代的系列先行先试政策,为数字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。政府在遵循市场客观规律的基础上,鼓励与包容市场的自发创新,通过政策引导、资金支持、场景建设、优化服务和营造生态,实现“有为政府”与“有效市场”的一次次协同正反馈,在政府和市场的共同孕育、相互成就中达到相对平衡,不断推动北京数字经济的结构演化与秩序优化。

基于对北京数字经济的理解和认识,建议增强主体活力,提升要素吸附效应。发挥数字龙头企业带动效应,精准培育科技型潜力初创企业。筑牢数字底座,围绕核心技术和关键器件等“卡脖子”领域加强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投入。加强数字人才队伍建设,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。发挥政府引导资金作用,吸引更多社会资本为创新企业提供充裕的资金支持。

强化政府、市场协同,促进创新要素链接。主动适应数字经济的运行规律,提高要素链接和创新效率,构筑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创新应用生态。树立包容审慎的监管理念,为新经济形态和市场的自发创新释放出足够的发展空间,既要避免“一刀切”式的监管和对新生事物一律“切一刀”的过度监管,也要防止引发系统性风险。

树立系统观念,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数字生态。将系统观念方法贯彻到数字经济发展全过程各环节。促进数字经济、数字社会、数字政府有机结合;以科技创新与改革创新双轮驱动;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;最终形成“基础研究—技术转化—数字基建—数据要素—产业资本—数字人才—数字场景”相互作用、相互促进的一体化数字经济新生态,不断演化涌现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市场创新主体,助力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和首都经济高质量发展。

作者系北京市政协委员、龙信数据研究院院长

版权所有 2008-2023 龙信数据(北京)有限公司 Copyright © 2019-2023 .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12612号-7